
600名到世界前十她的21岁很精彩21岁的郑钦文走回场边坐下,拿白色毛巾盖住自己的头,一言未发。
在1分钟之前,是对手的最后一记回球弹地出场,她接球不及。

这是2024年的澳网决赛,她最终以亚军的成绩收尾。尽管如此,这已经是2014年的李娜之后,中国女选手创下的最好成绩。郑钦文也成为了这10年以来,进入大满贯最高舞台的第一个中国选手。
墨尔本有着为数众多的华人,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,或者自制的加油横幅,表达对于她的支持。她用中文对全场的中国粉丝说:“你们给我带来非常难忘的回忆,上面举着的国旗非常好看,祝你们新年快乐!”

这次的澳网,郑钦文吸粉无数。不只是中国观众,许多国外媒体也都被她的表现折服。CNN评价她的旅程: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。BBC的报道里,她“闪耀澳网全场”。而澳网官方,更是直接用了“女王归来”作为报道的标题。

无论输赢,放下球拍,她立马和对手、和裁判谈笑自如,用娴熟的英语接受采访。这个才21岁的女孩,年轻自信,张弛有度。她说,现实就是如此,这对自己也是一种经历。毕竟,“我真的非常享受在这里比赛。”这种松弛感,正是独属于郑钦文的最好标签。
01
从600名到世界第7
湖北妹子一鸣惊人
尽管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但决赛后的郑钦文当然还是有些失落。
她说,只有拿到冠军才算符合预期。“现在,只能说明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。”

这种不满意、不服输的心态,多多少少受到了前辈李娜的影响。这次在墨尔本,娜姐也来到了现场,参加澳网的元老赛。她对郑钦文说:“就上场打球,不要想太多,简单就行。”

饱受激励的郑钦文,在ins上也发出了自己场外和李娜的合影,见到偶像的那一刻,她的表情无比真实——开心、惊喜,甚至都要跳起来。确实,郑钦文才只有21岁,但这些年,她的排名攀升速度如同火箭。

3年前,她还只有600名开外,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职业选手。但从此开始,她的网球生涯一路狂飙。2021年,她收获了WTA巡回赛上的第一场胜利。2022年5月,19岁的她登上法网舞台,迎战世界第一斯瓦泰克。虽然最终落败,但成功把自己的世界排名提升到了47位,成为了进入前50最年轻的中国选手。

当年年末,郑钦文收获了国际女子网球协会(WTA)的年度最佳新人奖。2023年的美网,她更进一步,生涯首度闯入大满贯八强。然后,就是今年的澳大利亚。一路走来,她击败了众多不同背景的强敌: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俄罗斯……第三轮还上演了中国德比,她以2:1险胜同胞王雅繁晋级。

这次晋级决赛,是郑钦文迄今为止在大满贯赛场的最佳战绩。决赛以后,她的世界排名也来到了创新高的第7位。对于许多外国粉丝来说,由于中文“Qin”的发音颇为不易,他们便给郑钦文起了个谐音外号,亲切地叫她“Queen Wen”——文女王。

去年的美网赛后,她接受采访,说自己特别喜欢这个名字,瞬间全场掌声雷动。在“文女王”眼里,无论输赢,今年的澳洲之行,早就是一段不折不扣的珍贵经历了。
02
热爱运动
郑钦文的网球梦
郑钦文走上网球这条路,既是巧合,也充满必然。
2002年,她出生在湖北十堰,父亲郑建坪曾经是一位田径运动员。家中的氛围,让小钦文很早就开始展现对运动的兴趣。

从乒乓球、羽毛球到篮球,无论哪种,她都想试一试,哪怕是最简单的跑步。父亲说,很多时候出门,如果路途近,她都不愿意坐车,宁可跑着过去。6岁的时候,郑钦文第一次接触到网球,却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大开大合挥拍的运动。也许与网球的缘分是命中注定,在很短的时间里,她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天赋,进步飞快。

在网球上,家乡十堰并不算是最大的平台。于是一年之后,家人决定带她前往省会武汉接受更好的训练,这时她才只有7岁。在武汉,郑钦文认识了两位教练:夏溪瑶和余丽桥,正是她们当年带出了李娜。在夏溪瑶的眼里,郑钦文刻苦、扎实,从来不会投机取巧。每次练完之后,她都会问教练,自己有没有进步,哪里还能提高。

图/郑钦文(左二)
训练中心有许多练网球的孩子,其中不少人同样颇具天赋。才10岁不到的郑钦文,很多时候也会败下阵来。尽管对于女儿生活的支持无微不至,但是在网球上,父亲郑建坪完全不留情面。他对郑钦文说,输了就是输了,既然你这么想打败那几个姐姐,就只有再苦练一些。日复一日的锤炼,终于在2014年开花结果。这一年,是第14届湖北省运动会。年轻的郑钦文拿到了2块网球金牌,一枚新星就此冉冉升起。

图/郑钦文(箭头所指)
这一年,前辈李娜在墨尔本以2:0击败对手齐布尔科娃,拿到了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。12岁的郑钦文和自己网球学校的同学一起,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。在武汉,郑钦文度过了自己大部分的童年时期,现在到了不得不离开的时刻。北京,是她的下一站。

这是一个陌生又昂贵的地方。房租、训练费、比赛费,当然还有不能拉下的文化课。在网球学校学习,一年支出5、60万都是正常的。在北京4年的时光里,她师从阿根廷人卡洛斯·罗德里格斯——李娜退役前的最后一位教练。这几年,她的网球水平也是突飞猛进。

她开始参加国际比赛,在青少年美网、法网上,她都有过打进8强甚至4强的表现。到了这里,对于天赋异禀的郑钦文来说,她的职业道路也开始逐渐明朗。为了进一步的磨练,欧洲成了她和家人的选择,尽管这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成本,和时间付出。

相比北京,在国外练网球的各种支出还要更高,大概一年就要上百万。但是,这也意味着她能够接受最前沿的训练思路,打法更丰富多样的对手,以及更多比赛和切磋的机会。对于自小开始就“在路上”的郑钦文,这种生活正是她所追逐的。
03
自在、松弛、坚定
都是她的标签
自小城出发的郑钦文,后来去过很多地方。如此丰富的经历,让她的性格,同时有了坚忍和松弛的影子。
这次来到澳大利亚,她既是为了比赛,也是在探索世界。毕竟,她也还只有21岁。

在澳网,每前进一步之后,她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喜悦:挥拍的快乐,和比赛的氛围。到了场外,她又变得所有年轻女孩一样:戴着墨镜和闺蜜出游,去海滩、去购物,po图记录自己的墨尔本时光。

遇上巨星德约科维奇又化身迷妹,视频配上emoji表情,开心的情绪一览无余。这种开朗、放松的性格,让郑钦文在全世界收获了众多喜爱。

当然,年轻的她有时候也会紧张,或者陷入失落和茫然。但她很有一套自己的调节方法。这次半决赛后,创下纪录的郑钦文收到了许多人的祝福。但是她很清醒,知道自己现在更需要的,不是亲朋好友的关切和欢呼。
郑钦文选择把手机关掉。她说,在自己这个年龄,很容易被社交媒体和太多的祝贺影响。“我的心境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不受影响的地步,所以我选择物理屏蔽,这也是对我来说最简单的方式。”
无论决赛的结果,这种沉静、平稳的心态,在一个21岁的女孩身上,显得尤其难能可贵。哪怕创造历史,她也没有沾沾自喜,而是以一种松弛的态度去看待所有的得失。
这一点,从郑钦文的社交媒体上也能窥得一二。她的个人主页上写着三句话:未来无法预测,过去不可改变,当下正好追梦。这就是她的座右铭。
2023年的下半年,郑钦文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,现在是一名大一新生。许多运动员进入大学以后,会去读经济、管理,毕竟这些专业可以帮助自己开拓视野,给人生更多的可能。但郑钦文没有,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运动训练专业,因为这是她最投入,也最热爱的领域。
其实她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——这些年轻运动员的世界观,和传统的一代人已经不太一样。他们同样坚韧拼搏,但更重要的,是年轻的郑钦文们,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他们清楚自己要走的路会去向何方。